一、模型应用
随着当今个人手机终端的普及,出行群体中手机拥有率和使用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比例,手机移动网络也基本实现了城乡空间区域的全覆盖。根据手机信号在真实地理空间上的覆盖情况,将手机用户时间序列的手机定位数据,映射至现实的地理空间位置,即可完整、客观地还原出手机用户的现实活动轨迹,从而挖掘得到人口空间分布与活动联系特征信息。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从逻辑上被设计成由若干六边形的基站小区相互邻接而构成的蜂窝网络面状服务区,如图 2和图 2所示,手机终端总是与其中某一个基站小区保持联系,移动通信网络的控制中心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主动或被动地记录每个手机终端时间序列的基站小区编号信息。
商圈是现代市场中企业市场活动的空间,最初是站在商品和服务提供者的产地角度提出来的,后来逐渐扩展到商圈同时也是商品和服务享用者的区域。商圈划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研究潜在的顾客的分布以制定适宜的商业对策。
如能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特定接口解析得到用户的定位数据,是否可以借助以基站小区进行标识的定位数据,分析基站小区覆盖范围的商圈,并进而归纳出商圈的人流特征和规律,识别出不同类别的商圈,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运营商的促销活动?
二、实现流程
手机用户在使用短信业务、通话业务、开关机、正常位置更新、周期位置更新和切入呼叫的时候均产生定位数据,定位数据记录手机用户所处基站的编号、时间和唯一标识用户的EMASI号等。历史定位数据描绘了用户的活动模式,一个基站覆盖的区域可等价于商圈,通过归纳经过基站覆盖范围的人口特征,识别出不同类别的基站范围,即可等同地识别出不同类别的商圈。衡量区域的人口特征可从人流量和人均停留时间的角度进行分析,所以在归纳基站特征时可针对这两个特点进行提取。
基于移动基站定位数据的商圈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从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特定接口上解析、处理、并滤除用户属性后得到用户定位数据;
2.以单个用户为例,进行数据探索分析,研究在不同基站的停留时间,并进一步地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规约和数据变换;
3.利用2)形成的已完成数据预处理的建模数据,基于基站覆盖范围区域的人流特征进行商圈聚类,对各个商圈分群进行特征分析,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运营商的促销活动。
三、核心技术
•数据变换
•层次聚类模型
四、运行环境
Windows/Linux/mac OS,64位操作系统,CPU:4GB(GPU更好),Python3.5或以上
五、资源展示
评论已有 0 条